針對近期陜西漢中市衛生職業技術學校“校長”讓女學生陪酒事件,漢臺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已解除與“校長”杜某的委托管理協議,并撤除漢中市衛生職業技術學校,目前按相關程序上報,并已將現有學生分流到其他學校。(中新網9月13日)
在現代政治倫理中,對事故承擔連帶責任本是題中應有之義,但像此次處理陪酒事件的連帶邏輯,恐怕不少人還是第一次見到。撤除漢中市衛生職業技術學校,影響最大的還是該校學生和教職工。查閱資料后得知,漢中市衛生職業技術學校初建于上世紀50年代,是漢中市衛生系統唯一招生的學校,也是漢中市招收醫學類專業普通中專的唯一公辦學校。如果該校一旦被撤除,那本該就讀于該校的學生,就必須被分流到其他學校,教職工也要被轉崗。
對于陪酒事件,其他教職工是無辜的,學生本身就是受害者,如此一來,卻要讓他們為“校長”杜某的違規行為埋單,這是否合理?在這一過程中,學生和教職工權益所受到的損害,恐怕不是一句“已將現有學生分流到其他學校”就可以解決。基于此,當地衛生部門很有必要給公眾一個解釋,即撤除學校到底是出于何種考慮。
從現有信息來看,撤校與處理“校長”杜某顯然是捆綁在一起的,都是陪酒事件的處理結果。而媒體報道和相關資料顯示,該校本來是公立學校,卻承包給了私人,引入社會辦學力量本沒有錯,現在卻因為陪酒事件引發輿論關注而被撤校,不免權力違規操作的曖昧聯想。
或許,對于該校,當地衛生部門早有撤校的打算,只是碰巧遇到陪酒事件這一時間節點。假若如此,也應該告訴公眾撤校的真實理由是什么,當初杜某承包學校,是如何通過資格審查的?充分公開信息,才能消除公眾的疑惑。張松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