廣州市天河區出現了多個街道“天價”采購預算。其中,天河南街道的政府采購預算表顯示,該街道計劃購買27個U盤(含移動硬盤),共需花費2.7萬元,即平均每個要1000元。而黃村街道預算表顯示,該街道辦公用房租金及管理費今年預計支出140萬元,采購數量為1平方米。天河區相關部門回應,不排除有些部門或者街道的財務人員不專業,出現了差錯。(《新快報》10月12日)
在政府預算公開上,廣州無疑走在了全國的前列;街道預算都能成為話題,本身就說明廣州的政府預算公開,確實是“來真的”。正因為采購預算公布的相當詳細,具體到了每個小小的U盤,問題才能被公眾和媒體及時發現;相比那些籠統公布一個大項一個數字的采購預算,詳細公開的預算即便是出現了天價采購的“丑聞”,仍然值得點贊。這一點是首先必須明確的,否則,若因詳細公開容易暴露問題而選擇退回到籠統公開狀態,無疑是不能容忍的倒退。
具體到廣州天河區的天價采購,無外乎兩種解釋:有的是因為“財務不專業”出現差錯,有的則是因為“工作需要”必須采購高級貨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,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,但至少說明預算公開還欠火候,對所謂“異常情況”既沒有事先審核機制,在公開時也沒有詳細解釋緣由。這不是什么簡單的基層單位“財務不專業”的問題,而是政府采購制度在落實層面“監管不專業”的表現。
試想,如此“財務不專業”的采購預算都能通過層層把關進入到公開程序,對政府采購的有效監管約束又體現在何處?真是“財務不專業”的問題也便罷了,怕只怕,“財務不專業”只是一個借口,真正的天價采購與采購腐敗,借由形同虛設的監管體制大行其道。類似天價采購現象在政府采購領域早已屢見不鮮,歷來都是腐敗丑聞的多發地帶,對此理當采取更為嚴密的監管約束才對,而不是任由千元U盤、3萬元路由器等以“財務不專業”的名義繼續存在。
政府采購領域的“監管不專業”乃至形同虛設,從來都是天價采購與采購腐敗甚囂塵上的重要原因所在。普通人一眼都能看出來的采購預算問題,身負監管職責的部門卻視若未見,這是沒有任何道理的。盡管政府采購的相關法規已經比較完善,但在落實層面卻存在很大問題,不僅“籠眼”很松、監管無力,而且沒有嚴格的問責機制,就算被曝光,也有“財務不專業”之類的各種借口。某種意義上,杜絕天價采購,既要將采購主體關進籠子,更要對審核者追究責任。